痛風體質有樣睇?中醫解說尿酸高、腳部腫痛患者常見症型及治療之道

尿酸腳痛; 痛症治療
德善健康管理
  • 馮佳賢
  • 註冊中醫師
尿酸腳痛; 痛症治療

友人早前腳趾關節突然出現紅腫、熱燙,且疼痛劇烈,甚至痛得難以走動、無法運動。起初他不以為然,以為只是前陣子幫愛驅進行維修時,不慎撞傷所致,面對此等疼痛症狀只搽藥油治療,豈料持續數天,痛症絲毫未減,治療全無效果,夜間更痛得從睡夢中醒來,腳趾關節感覺腫脹、發紅、僵硬,於是向筆者諮詢。斷症後發現他似乎是因尿酸高而導致腳痛紅腫。我叫他先做一次血液化驗,看看是否因尿酸異常才出現腳痛等症狀。果然,報告一出,發現他雖然只有30多歲,尿酸卻高達7.9mg/dL(尿酸正常值為<6.8mg/dL),病情不輕。


的確,近年因尿酸超標而出現腳痛、腳趾或腳踝關節腫脹等痛風症狀的男患者數量與日俱增,根據2016年的數據,每一百名香港人當中,便有三人患痛風,屬最常見的炎症性關節炎,也有專科醫生的臨床研究表示,求診者有年輕化趨勢,近10年患者有年輕化迹象,愈來愈多3040歲、甚至20多歲患者求診。到底痛風是否如此普遍?又是否毫無徵兆可言?尿酸高必然會腳痛腫脹?易罹患痛風者,又是否「有樣睇」?要降尿酸、治療腳痛、關節痛等痛風症狀,作為中醫,又有何妙計?


痛風體質有樣睇?

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,常見的原因是由於尿酸過多無法排出,令結晶堆積在關節、腎臟等部位,引起發炎、紅腫疼痛。眾所週知,尿酸超標與日常飲食脫不了關係,如攝取過量高嘌呤食物、含糖飲料,導致尿酸急增而出現腳關節腫痛等症狀;或者攝取過量高脂肪飲食、酸性食物及飲酒過量,以致尿酸排泄速度降低、或尿酸無法排出所致。


但其實,除了從日常飲食判斷是否會因尿酸超標而導致腳關節腫痛,也可以從家族病史略知一二。


家族相關病史

有相關家族病史的人士,如先天性酶缺乏,或家族性幼年高尿酸性腎病等,就要特別留心,因為這類人士大多於年輕時發病,即20歲出頭至40歲前,就可能出現腳關節腫痛,成因正是尿酸值過高,而且這類痛風普遍較為嚴重,尿酸水平也較高。


慢性病患者

患有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、腦血管病、糖尿病、腎結石或多發性腎結石、雙側腎結石的患者,或長期服用利尿藥、小劑量亞士匹靈等西藥的患者,也有機會因尿酸過高出現腳痛、紅腫、發熱等症狀,因為高尿酸與三高等慢性疾病存在共病關係,一旦有三高而未能治療好,尿酸痛風等症狀就會接踵而來,形成惡性循環。

 

從事司機等職業的人士

痛風是由於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部位,進而引起一連串的發炎反應。為了防止體內尿酸積累過多帶來健康問題,痛風患者最重要的是控制飲食,同時亦應多走動,加速血液循環,減少尿酸沉積在關節。可是,作為長時間駕駛的司機,因開車時一直保持固定姿勢,久坐令血液循環減慢,從而會增加尿酸沉積的機會。


此外人體的尿酸要通過尿液排出,但司機往往因為擔心長時期駕駛,或塞車而無法如廁,在工作時間內不敢喝水,或減少飲水量,尿酸就會積聚,腳痛等症狀就會出現。


濕熱體質人士

中醫認為痛風的成因主要和人體內濕氣過多、痹阻經脈有關,濕熱體質者,經常感覺身體燥熱,且多為低熱、汗出不解,經常感到口渴,舌紅苔黃膩,同時也容易感到煩躁不安,而且面部或身體毛囊經常發炎,大便偏乾、大小便的味道也特別重,這類患者若尿酸過高,腳部患處熱痛紅腫、有發熱感。若有上述表徵,或會較常人尿酸高、易患腳痛等痛風症狀,宜及早治療。


痰濕體質人士

臨床上,痛風常見於脾虛痰濕者,這類體質人士經常感到身體疲憊、困頓沉重,容易感到胸悶脹氣,膚色蒼白暗沉,舌胖苔厚、排便不順且體型較肥胖。若患者尿酸過高,除了腳痛外,患處關節也會出現明顯變形。若因嚴重痰濕而導致高尿酸,出現上述腳痛紅腫等痛風症狀,宜及早治療。


痛風高危族群食療

若屬上述痛風高危族群,不妨試著飲用以下藥湯*,有助調和體質,減少尿酸過高的情況:


祛濕飲

材料:粟米鬚30g
做法:將粟米鬚洗淨後放入鍋中,加1000c.c.的水,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20分鐘,過濾後倒出湯汁,放涼後即可飲用。
注意:此茶飲較為寒涼,若容易腹瀉、行經期或懷孕的婦女不宜。


健脾化痰飲

材料:陳皮10g
做法:將陳皮洗淨後放入鍋中,加1000c.c.的水,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20分鐘,過濾後倒出湯汁,放溫後即可飲用。


*各人體質不同,飲用前可先咨諮詢中醫師意見。


治療痛風宜分症型、分階段

痛風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痛風,亦有急慢性之分,不同的情況治療時間不一樣。中醫治療痛風會辨症論治,再以內服中藥、針灸、放血、中藥外敷、中藥外洗等方式,對症下藥。


治療急性痛風

急性痛風發作時,初期一般影響單一關節,常見於腳拇趾關節。關節會突然紅腫、發熱、劇痛,大多於1-2周內消失。但若血尿酸濃度不受控,則會有更多關節受影響。


急性痛風發作時,西醫多採用類固醇、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秋水仙鹼來緩解疼痛,而不會在第一時間選用降尿酸的藥物。中醫則會在急性痛風發作時,以清熱利濕的中藥及治療方式為主。


中醫治療痛風症一般是要結合病史、年齡等來考慮。如果年紀較輕,亦無慢性病史,治療時間大多較短,有機會於1-2周內,由急性發作控制調至緩解期;緩解期約需6-12周時間,目的在於調治患者體質,從根源控制尿酸,減低痛風發作。


治療繼發性痛風

繼發性痛風大多因肥胖、過度飲酒、高血壓或服用某些藥物(如利尿劑 thiazide)而導致,要治療,就要先控制好導致痛風的相關疾病,所以治療時間一般較原發性痛風長。


話說回來,前文提到的友人發現有痛風問題後,即病向淺中醫,筆者亦積極為他治療,患者舌淡紅苔白、舌邊有齒痕、脈弦#,屬於肝鬱脾虛濕困的狀況。由於症狀處於急性期,故治療時以祛濕通絡為主,配合施針治療,取丘墟、絕骨、中封等穴位緩解腳踝等部位的疼痛;緩解期則以健脾祛濕方向治療。治療後基本上可以穩定控制病情,暫時未有需要服西藥控制,尿酸指數已逐步回落,腳趾關節紅腫疼痛不足2周就完全消退。


#脈弦即指手按著脈博時,就像按到緊繃的琴弦在撥動一樣,有一定的勁度和急促感。


常見問題

1. 服用控制尿酸的西藥,是否也有相同功效?

現時西醫治療痛風症,多數處方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口服皮質類固醇、秋水仙鹼、降尿酸藥,雖然這些藥物與中醫治療痛風症一樣,都能減低血液內的尿酸水平,在急性痛風發作時減低關節痛楚並消除紅腫,但是卻存在不少中藥不會或極鮮有出現的副作用,如腸胃不適、肚瀉、噁心、嘔吐、頭痛等,患者服用前宜慎重考慮。


2. 痛風患者若未治癒,是否就一世都不能吃火鍋?

如果小心選擇火鍋湯底食材、製作方法及食量,減少醬油、調味料及留意進食順序,例如先食水果或者飲碳酸飲品,再食粉麵,再食蔬菜,最後食肉類,也可以避免痛風發作;還要留意進食份量,可多進食低嘌呤食物,例如白菜、莧菜、芹菜和冬瓜等,而中嘌呤食物包括冬菇、雞肉、牛肉、蝦、蟹、蠔等,進食時須注意份量。另外也要切記,痛風患者絕對不能喝掉火鍋湯底,以免增加痛風發作的機會;選擇飲料時,切記要戒酒精,特別是啤酒等高嘌呤飲品,可以酸梅湯、蔗汁取而代之。

-此優惠只限新客戶享用乙次。

-如有任何爭議,德善健康管理保留最終決定權。

-預約申請提交後,將有專員聯絡確認會診時間及地點。